首页 » 绩效实践, 政府部门绩效实践    

重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取得新进展

2015年03月27日

    一是制度体系更加完备。对共性指标体系进行修订,提高项目绩效分值,将效益指标的细项分值由平均分配转变为可根据项目特点自主确定,推动评价由重合规性向重有效性转变。设计完善目标申报表、跟踪评估表,评价信息表等,将工作以表格形式模块化、固定化。印发《购买中介机构专业技术服务管理办法》、出台特色效益农业和商务发展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、评价方案,将绩效管理的要求固定下来。引导12个区县建立顶层制度,其中渝中区人大通过《关于全面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决议》,区委、区政府出台《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意见》。

    二是目标管理更加规范。市级全部覆盖,市政府办公厅在下发的部门预算编制文件中,要求编制绩效目标,目标管理已成为部门预算的常态要求,覆盖所有一级预算单位。同时突出管理重点,从重点民生实事、政府工作报告和以往年度评价项目中选取52个项目,组织目标重点申报,邀请专家集中评议。区县增点扩面,所有区县都已开展目标管理,其中九龙坡区基本实现预算与绩效目标编制的同步布置、同步上报、同步下达、同步考核。

    三是过程跟踪更加规范。继2013年对16个项目试行跟踪后,2014年又对重点编制目标的52个项目186亿元资金进行重点跟踪,与目标管理有效衔接,时间节点也拓展为半年和全年两次。并采用自评报告、外部评估、重点查验等,从业务管理、财务管理、跟踪管理三个方面动态反映项目推进情况,信息更加准确。

    四是绩效评价更加深入。采用“专家+中介机构”的第三方评价形式,按照资金规模、项目管理、区域分布等因素抽样确定评价对象,市级对27个部门45个项目351亿元资金开展重点评价,比上年增长38%,评价对象从单一项目支出向国有企业拓展,并对公交扶持资金、产粮大县资金等部门和区县自评项目进行复核。区县对近600个项目开展重点评价。

    五是结果应用更加到位。市级组织由管理者、智库、中介机构共同参与的综合分析会,提升意见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,全年梳理建议意见200余条,涉及提高投入方向与需求的匹配程度、提升资金使用效率、提高管理有效性等多个方面。及时将结果反馈部门并跟踪落实。向市人大、市政府报告工作总体情况和评价结果。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。区县也采取多种措施,如黔江区将每年度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结果上报区委、区人大、区政府相关领导,将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向区人大财经工委、区审计局、区监察局等部门通报。奉节县探索建立“黑名单制度”,将专项资金申报与评价结果挂钩。

    六是工作基础更加扎实。积极向财政部网站和政府网站报送工作信息。结合新预算法宣传与全市“两会”契机,向公众和代表委员介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。在多领域、多行业、多专业选聘100名专家建成专家库,全年有50余人次专家参与目标集中评议、绩效评价等工作。针对不同对象分层次开展培训,对区县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参加中华会计函校网络培训,对预算部门采取“专题培训+上门对接”方式,对中介机构结合具体案例剖析提升其评价有效性。全年各类培训达到1500人次。(资料来源:重庆市财政局网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