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海淀区政府加强创新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
近日,海淀区政府就预算管理工作向区人大常委会进行汇报。期间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,海淀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,严格依法科学理财,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、质量和效益,有利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。
依法理财 预算管理合法合规《预算法》是规范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基本法律制度,近年来,海淀区政府各部门严格按照《预算法》及其实施条例开展预算编制、预算执行、预算调整以及财政决算等工作,确保各环节合法合规。同时海淀区财政部门严格落实《海淀区预算监督办法》的各项要求,在认真审核、报告、批复财政预决算的基础上,不断探索创新,不断完善、充实财政报告的形式和内容。
在落实教育、科技等各项法定增长方面,区政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,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,制定了一系列专项资金管理制度,严格落实业务主管部门主体责任,依法保障法定增长任务的圆满完成。
精细管理 “花钱方案”事前评价在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中,海淀区政府加强创新,积极探索开展事前评估工作,先评价“花钱方案”,再决定该不该花这一笔钱。
通过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监督,专家论证,公众参与,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等多种方式,组成评估小组,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、绩效目标设置的科学性、项目预算的合理性、财政支持范围和方式等进行事前评估,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、准确性,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、公开化和民主化。比如在教育经费方面,建立教育经费咨议会议制度,定期对教育部门预算的编制,资金的投向、投量以及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咨议、研究和审查。
加强监督 稳步推进绩效管理为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造,海淀区出台了《海淀区预算绩效管理办法》,进一步修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实施细则,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政府绩效管理考核体系。我区还进一步扩大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试点范围,初步建立了“预算编制有目标、预算执行有监控、预算完成有评价、评价结果有反馈,反馈信息有应用”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,预计2013年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项目将覆盖30个部门143个项目,资金总规模达到18亿元。
在工作中,海淀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大重点项目资金专题问询工作,上半年,区人大已经就重点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对财政、审计以及部门重点项目主管部门完成了分组询问。为深化预算监督工作,海淀区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,2012年,海淀区首次公开区属部门预算,并建立了部门预算信息公开长效机制,在“三公”经费信息公开方面,自2012年开始,海淀区连续两年公开区本级政府“三公”经费预算,并在北京市十六区县中率先公开区属部门“三公”经费预算,取得了良好积极的社会反响。
(来源:海淀区人民政府网站)





